一、低碳经济的产生背景
随着全球人口和经济规模的不断增长,能源使用带来的环境问题及其诱因不断地为人们所认识,不止是烟雾、光化学烟雾和酸雨等的危害,大气中二氧化碳(CO2)浓度升高带来的全球气候变化业已被确认为不争的事实。
2003年,英国政府发布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首次明确提出发展“低碳经济”,也就是低排放、低能耗、低污染、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相统一新的经济发展模式。
在此背景下,全球能源及经济结构逐步迈向生态文明正走出一条新路,即摈弃20世纪的传统增长模式,直接应用新世纪的创新技术与创新机制,通过低碳经济模式与低碳生活方式,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
中投顾问环保行业研究员侯宇轩指出,低碳经济是以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其实质是能源的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开发、追求绿色GDP题,“低碳经济”已成为全球热点,被誉为人类第四次“低碳革命”。欧美等国家已大力推进以高能效、低排放为核心的“低碳革命”,着力发展“低碳技术”,并对产业、能源、技术、贸易等政策进行重大调整,以抢占先机和产业制高点。
二、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政策力度不断加大
早在2007年9月8日,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就曾在亚太经合组织(APEC)第15次领导人会议上,本着对人类、对未来的高度负责态度,对事关中国人民、亚太地区人民乃至全世界人民福祉的大事,郑重提出了四项建议,明确主张“发展低碳经济”,令世人瞩目。
他在这次重要讲话中,一共说了4回“碳”:“发展低碳经济”、研发和推广“低碳能源技术”、“增加碳汇”、“促进碳吸收技术发展”。他还提出:“开展全民气候变化宣传教育,提高公众节能减排意识,让每个公民自觉为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做出努力。”这也是对全国人民发出了号召,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期待。胡锦涛主席并建议建立“亚太森林恢复与可持续管理网络”,共同促进亚太地区森林恢复和增长,减缓气候变化。
日前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要大力发展绿色经济,紧密结合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决策部署,培育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快建设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工业、建筑、交通体系。
同济大学可持续发展与管理研究所所长诸大建认为,这是表明国家要大力发展低碳经济的一个信号,将成为引导我国经济转型的核心内容。“在世界经济格局发生重大变革的时候,低碳经济将带来重要商机,抓住这个商机,就将占领未来世界经济的桥头堡。”诸大建指出。
三、低碳经济助推产业升级
中投顾问发布的《2009-2012年中国环保产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显示,上世纪以来全球气候变化80%的污染是由工业化国家上百年过度排放造成的,但他们目前基本渡过了高消耗资源、高污染排放阶段,进入了后工业化社会。
今年6月,美国众议院通过了《清洁能源和安全法案》,其中“征收特别关税”条款规定,从2020年起对不接受污染物减排标准的国家实行贸易制裁,征收关税。上述报告中指出,中国去年对美出口机电产品总额达1528.6亿美元,占中国对美出口总额60%。如美国征收“碳关税”,将对中国出口产品带来严重影响,此举还可能引发其他国家效仿,使中国外贸出口“雪上加霜”。
中投顾问环保行业研究员侯宇轩认为,当今全球经济日益复杂多变,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制裁也越来越隐蔽,如今一场以新能源革命和低碳经济为主题的绿色浪潮正在席卷全球,低碳经济和新能源战略成为西方发达国家占领新的国际市场竞争制高点、主导全球价值链的新王牌。我国传统的出口产品是高能耗类的,现在要更关注出口商品的转型,否则中国经济中的结构问题就无法解决,也将会越来越多受到“碳关税”之类的压力。
发展低碳经济,还有来自我国经济内部结构调整的动力。近日,各部委反复强调要将经济发展的重点转向结构调整。另外,我国经济的支柱目前都是高能耗的产业,经济发展对高能耗资源依赖很高。专家称,要进行经济结构调整必然要求寻找新的、有别于高能耗产业的经济增长点。低碳经济是助力结构调整的必然方向。
四、低碳经济产业路线分析
低碳经济涉及的行业和领域十分广泛,主要包括低碳产品、低碳技术、低碳能源的开发利用。在技术上,低碳经济则涉及电力、交通、建筑、冶金、化工、石化等多个行业,以及在可再生能源及新能源、煤的清洁高效利用、油气资源和煤层气的勘探开发、二氧化碳捕获与埋存等领域开发的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新技术。
那么,低碳经济板块将体现在那些产业路线上呢?
一是环保产业,主要包括污水处理、固定废弃物的处理等。目前环境压力较大,为了支持绿色革命,环保产业必须得到迅速的发展,其中固定废弃物的处理已成为一个迅速成长的产业,合加资源将此产业作出奋斗方向,无疑是正确的。
二是节能产业,包括工业节能,比如说余热回收发电、工艺改进以及节能材料,也包括建筑节能,智能建筑、节能电家、节能材料与节能照明均可归结这一产业路线。另外,汽车节能也可包括在节能产业中,比如说混合动力汽车。不过,也有业内人士认为混合动力汽车并不是节能产业,只是能源的替代产业。
三是减排。这其实也包括前文提及的余热余收、余热循环与余热发电,但为了表述的方便以及考虑到提升传统能源的效率和碳减排的重要性,故单列一个产业路线,其间涉及到清洁燃煤、IGCC、CCS、农业减排增汇等。
文章链接:https://www.mcu.net.cn/?post=8246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