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控梦想

搜索:
您的位置: 首页 > 光电 > » 正文

台湾面板厂大陆布局情况及突围之路

时间:   来源:嵌入网   作者:佚名   阅读:

中国大陆面板厂商增加对平面显示面板新工厂的投资,2014-2016年可能新增16座新的面板工厂投入生产,为了扩大产能,厂商正积极建新厂并购买平面显示器(FPD)生产设备;包括友达、华映、鸿海集团都有新厂投资计划。

为扩大产能,厂商正积极建新厂并购买平面显示器(FPD)生产设备,且这种趋势仍将继续。2010年,中国大陆厂商在平板显示器生产设备上的花费仅占全球的22%,预计到2014及2015年将超过70%。

中国大陆厂商的新投资聚焦于新建8.5代线,在政府的支持下,中国大陆面板厂商正积极扩大8.5代线的规模;另外,韩厂三星和LG也同样在大陆投资新建8.5代线,如此下去,大陆将很快威胁到韩国的8.5代线领导地位。

海外LCD面板厂也想利用中国大陆特殊的政治和投资环境的优势以增加他们的投资额,一些海外面板厂已经在中国大陆建造工厂,并将目标瞄准智能手持设备市场。目前预计在中国大陆2014年到2016年可能新增16座新的面板工厂投入生产,不过有些已开始进入建厂与机台设备的规划,有些尚处于评估与计划阶段。

友达原本计划在昆山建造一座8.5代线,除将目光瞄准电视市场外,同时也作为针对可能增加对电视面板半成品(open cell)征收进口关税的对策。不过,8.5代线的盈利能力似乎得不到保证,同时友达发现高分辨率手持设备面板市场发展迅猛,且LTPS技术也比中国大陆本土厂商先进,因此改变投资计划,从非晶硅8.5代线转为投资LTPS六代线。

友达目前面临的最大困难是资本融资,虽然2013年的利润提高,折旧降低,资本负债率得到改进,财务状况有了明显改善;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很容易地筹措到新一轮投资的资金,更何况目前金融投资者对于TFT LCD行业的前景仍持观望态度,友达也不排除针对中国大陆内地投资者或银行财团进行投资。

Foxconn Tianyi(富士康天亿)在过去的两年中一直计划投资天亿专案-一座位于成都的六代线。但是,由于富士康经常改变其对于高分辨率手持设备面板的生产策略,至今都没有实际的投资行动。

最近天亿专案人员开始与设备公司商谈投资事宜。目前第一阶段计划的产能是24K/M,富士康作为苹果iPhone和iPad产品最重要的装配商,不仅仅满足于只是一个代工厂,而是希望能够建立一条稳定的供应链,因此天亿项目恰好符合富士康的这种发展策略。

CPT(华映)在中国大陆成立CPT-TG(CPT技术集团)公司,已经在中国大陆投资一家盖板玻璃工厂,另外在中国大陆一些投资者的支持下,考虑在福州新建一座Oxide和AMOLED世代线,但该计划尚未最终确定。

华映指出,现有一条OLED与金属氧化物半导体(Oxide)实验线,主要进行OLED相关产品研发,但是钜离量产还有一段距离,考虑OLED量产不易因素,且需要大笔资金,目前没听说有新建OLED厂的事。

1、台湾面板厂瞄准低温多晶矽制程

台厂在中国大陆新建面板厂,现阶段已跳脱传统的非晶矽制程,锁定低温多晶矽(LTPS)制程,或采其他较重视技术的制程。

除已宣布在昆山盖6代线,采低温多晶矽制程的友达,DisplaySearch表示,富士康也有类似计划,在过去的两年中,富士康一直打算投资天亿专案,在成都兴建6代面板生产线。

富士康经常改变高解析度手持设备面板的生产策略,至今都没有实际的投资行动。最初,富士康计划引进夏普的中小尺寸面板技术,但并不如预期,因此转为自主开发LTPS技术。

沉寂一段时间后,DisplaySearch透露,最近天亿开始与设备公司谈投资事宜,第一阶段计划月产能2.4万片。富士康为苹果IPHONE、IPAD最重要装配商,不能满足于只是一个代工厂,更希望建立稳定的供应链。

友达原计划在昆山建造一座8.5代线,采传统非晶矽制程,不仅将目光瞄准中国大陆电视市场,同时也是因应电视面板半成品(opencell)课征关税的对策。

1234

DisplaySearch评估,若友达依原计划投入8.5代线,获利能力得不到保证,但转向发展适合高解析度的LTPS技术,因友达技术领先大陆面板厂,可抢攻快速成长的高解析度手持装置面板市场。

因此,友达改变投资计划,从非晶矽8.5代线,转为投资低温多晶矽6代线。

华映已在中国大陆成立技术公司,并在当地投资显示器盖板玻璃工厂。在当地投资者的支援下,华映也考虑在福州新建一座金属氧化物(Oxide)、主动有机发光二极体(AMOLED)面板生产线;但尚未正式确定。

2、台湾液晶面板的突围之路:倚靠大陆逆袭?

台湾液晶面板产业是日本为制衡韩国的液晶面板产业一家独大而促成的,日本一开始就对其斩头去尾,收作自己产业链中的一环。作为棋子的台湾液晶面板产业从一出生就孱弱不全,一路艰难磕磕绊绊走到今天。

当今业界评台湾液晶面板产业,认为其综合实力不如韩国,技术实力不如日本,品牌出海口及市场潜力不如大陆。欧美经济不景气在延续,纳凉之树的日本电子产业全球衰弱,对手韩国垂直产业型的三星LG布局大陆市场实力更强,大陆高世代液晶面板开始崛起并提高大型液晶面板尺寸关税,新型显示技术OLED韩日领先,台湾自身液晶面板产业固步自封且人才外流严重等,都让其陷入内外交困局面。

面对这一严峻局面,台湾液晶面板产业该如何突围呢?

倚靠大陆还是惧怕不明朗市场前景?

6月,中国电子视像行业协会副会长白为民带领海信、创维、TCL、康佳、长虹、海尔等彩电巨头前往台湾,大陆品牌厂商计划采购3千万片面板,总值超过40亿美元,以大尺寸、3D、高清面板为主,其中也包括2k×4k面板,台湾业界甚为振奋!据有关研究机构预测,今年大陆内、外销液晶电视预估共达1.2亿台,在台采购数量可能达四分之一。从中可以看出台液晶面板产业对大陆市场的倚重。

大陆市场的潜力台湾业界人士自然心知肚明。但令人奇怪的是,大陆高世代液晶面板线建设如火如荼,对手三星和LG虽因液晶面板市场不明朗推迟了产线建设,但还是在不久前纷纷兴建,以追赶本土京东方和华星光电液晶面板厂商。而友达投资的昆山龙腾光电高世代线虽有大陆发改委批令和台湾政府放行,从7.5代线上升到8.5代线,但由于面板供过于求,从延后量产时程进一步转换为除土建工程之外,生产设备均未移入。友达光电董事长李焜耀、总经理彭双浪曾表示,友达对于恢复中国大陆8.5代厂的建厂进度,目前没有时间表。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