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控梦想

搜索:
您的位置: 首页 > 网络 > » 正文

解密华为神秘之人:任正非20年间在想什么

时间:   来源:嵌入网   作者:佚名   阅读:

提起华为,许多人都会竖起耳朵,不仅是因为它是“唯一一家能够同时在国际主流市场与国际主流厂商进行正面竞争的中国企业”,还因为它的神秘,或许最吸引我们的,就是神秘的掌舵人——任正非,请跟随小编一起来探秘最神秘的任正非到底在学习什么,思考什么……

任正非,华为的创始人与当家人,20多年来没有接受过任何一家媒体的采访,人们在财经媒体举办的论坛中,从来见不到任正非、孙亚芳的身影。即便在今天,华为已全面调整了自身的对外宣传战略,任正非还给自己申请了一项“特权”:“你们任何人都应该都可以接受采访,我就免了。我的性格不适合与媒体打交道。”

人们的心态是吊诡的,越是神秘就越想知道。或许正是因为这样的原因,市面充斥着大量关于华为的书籍,至少有50本以上,但实际上,它们中的许多作者,根本没见过任正非,甚至,也没有去过华为……在这些书中,揣测远多于事实。

在这些背景下,田涛、吴春波的这本《下一个倒下的会不会是华为》,就显得更加令人期待。田涛是任正非多年的好友,10年以上时间近距离观察华为,而吴春波,中国人民大学教授,自1997年前后参与起草《华为基本法》开始,就一直担任华为管理顾问,甚至有坊间传言,吴教授是任总身边的一支笔。这些都增加了这本书的分量。

书名起得比较吓人,连作者自己都说,“笔者用了一个可供讨论的题目——‘下一个倒下的会不会是华为’”。据了解,这本书最早的书名叫《卓越与孤独》,但是当吴春波教授将此信息透给华为轮值CEO徐直军,他的第一反应就是,书的名字太虚了,而且华为哪里够得上卓越,能不垮掉就不错了。徐的这个反应给两位作者带来不小的震动,后来他们考虑,“一部华为发展史就是一部危机管理史”,华为之所以能够成功,没有垮下去,靠的就是围绕核心价值观的长期自我批判,因此之故,有了现在的书名。

这个书名,等到把全书通读之后再放下来看,也足够体贴。但是许多读者在初读此书时可能会有跟我类似的感受,略有失望——这不是那本我期待已久的华为。因为,它并没有着墨于华为究竟是如何做管理的,而是务虚居多,尤其作者田涛才华横溢,又满怀深情、笔力雄浑,下笔之处,引经据典,纵横开阔,上下千年,掩卷之间,竟让人有“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之感,的确又不失为一部胸有丘壑之作。

也许,许多人看来的“避重就轻”,恰恰是两位作者想要表达的“避轻就重”。书的副标题写得很清楚——“任正非的企业管理哲学与华为的兴衰逻辑”。也许,抛开所有枝枝蔓蔓的管理工具、技巧,最重要的还是“企业哲学”这根主干——任正非在关键的时候是如何想的,华为又是怎么做的。从这个角度而言,此书切中了管理的命门。

6

这本书的九个章节,看似凌乱,但是“形散神聚”。第一章“常识真理:以客户为中心”与第二章“常识真理:以奋斗者为本”,论述的是华为的核心价值观,又可谓“常识即真理”。第三章“开放:顺应者兴,逆则衰”、第四章“妥协:丛林中的生存之道”和第五章“灰度理论:凝聚十万知识分子”是此书的第二单元,因为任正非常常将“开放、妥协、灰度”三个词汇放在一起论述,这三个词汇所代表的文化含义,也奠定了华为的哲学基础与思想氛围,从而塑造了华为的卓越。第六章“自我批判:恐惧早就伟大”、第七章“变革:渐进与激进”是此书的第三单元,这两点被认为是华为的“工具哲学”,假使说“核心价值观”与“开放、妥协、灰度”是华为的思想引擎的话,那么“自我批判”与“变革”就是它的保护神、矫正器、清洁工,以及监察和平衡系统,这两者又互为补充,互为均衡。最后,第八章“战略:‘战’靠勇气,‘略’靠智慧”论述任正非的战略思维,第九章“均衡:力量,弹性,规则”,以终为始,回望华为,又为全书做了总结,浑然一体。

有几位知名读者对此书的评价可谓准确。柳传志说,“这是我读过的,最全面系统的了解华为的论著”。冯仑说,“华为天地,斜为是,正乃非,任由评说;田涛书香,纵说史,横讲理,点到不止”。牛文文说,“此书可谓最接近任正非的真经”。

而在我看来,这本书可以单拎出来一条线——任正非在读什么——因为你在这本书中,能够很明显地感受到这位卓越而孤独的管理思想者——任正非自己在一次华为国际咨询会议上讲:“……我个人与任何政府官员没有任何私交关系,没有密切的工作伙伴;与中国任何企业家我没有往来,除了联想的柳传志、万科的王石,在20年中有过两次交往外;也没有与任何媒体任何记者有交往。我个人的私人生活很痛苦,非常寂寞,找不到人一起玩。和基层员工离得更远一些,为了公司能够平衡,我得忍受这种寂寞,忍受这种孤独。”

这么多年,这位几乎没有任何朋友,也从来不接受采访、不抛头露面的大企业家,几乎每年都要穿越世界各大洲若干次,每年的航空里程接近几十万公里。他几乎没有什么私人交际,闲暇时间和飞机上的时间大部分都用于阅读和思考。任正非对许多问题都不太懂,如技术、市场,乃至管理,但是,在企业哲学方面,他是华为当之无愧的领军人。

任正非说,“我20年主要是务虚,务虚占七成,务实占三成。”他将自己的角色定位于:学习、思考、交流、传播。

以下,我将任正非的阅读与思考,按照《下一个倒下的会不会是华为》这本书的章节整理出来,以飨读者。读什么的内容,也不限于书籍,还包括文章、电影、电视剧、讲座,乃至游历之思,可谓“从无文字处读书”。从中你会发现,任正非与你想的不一样,他是一位兼具哲学意识与人文情怀的人,也是一位史学发烧友,始终“以史为鉴”。尤其你会发现,任正非是如何带队伍的,他经常把刚刚看过的好书、好文章、好电视剧,忙不迭地推荐给华为高管,这些熏陶了这家公司,日渐将华为的事业推升到哲学与历史的高度。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