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 iPhone和iPad系列产品掀起全球投射电容式触控面板的应用旋风,而相传下一代iPhone5将采用In-Cell技术,让内嵌式触控显示技术成为关注的热点话题。与此同时,另一项积极发展中的新一代触控技术OGS(One Glass Solution)也成为众所瞩目的焦点。
内嵌式触控面板可分为In-Cell与On-Cell两种。In-Cell触控面板结构将感测回路嵌入LCD显示面板中,主要由LCD面板厂商投入研发,优点是较外挂式触控面板少了1层结构,能使终端产品更为轻薄;然其缺点在于可能增加光罩成本,以及LCD驱动时造成杂讯干扰,影响触控效果。目前Sony Mobile Display(2012年4月并入Japan Display)已研发Pixel-Eyes触控技术改善此两项缺点,并已搭载于Sony Xperia系列智能手机产品。
而On-Cell触控技术方面,南韩三星行动显示(Samsung Mobile Display;SMD)已将其搭载于Galaxy S智能手机产品上。值得注意的是,On-Cell触控技术目前多应用于AMOLED面板产品上量产,技术上尚未能克服导入TFT-LCD产品时所面临的制造难度、薄型化,以及触控时产生的色不均(mura)等问题。
由于On-Cell并没有带来明显的减薄和成本优势,市场还没有形成,在In-Cell的火爆人气前就已经式微了。In-Cell之前鲜有人提起,主要是技术非常困难。主要表现在怎么集成电容感sensor,怎么解决显示部分和触摸部分的相互影响,怎么降低电容式触摸sensor的负载,怎么在复杂的工艺流程上实现足够高的良率等等。
据了解,虽然从理论上来讲,In-Celll是触摸屏发展的最简化结构,能将成本降至最低。但目前来看,In-Cell的良品率还比较低,必须良率90%以上才能盈利。因为In-Celll做坏后损失的不仅仅是触摸屏,连TFT也将一起报废,因此制造成本很高。据悉,台湾面板厂近来也在持续发展In-Cell触控技术,但截至目前为止,In-Cell触控技术仍以日本厂商进展得较快,包括索尼、夏普、东芝等等。如果苹果新一代智能型手机iPhone5真的采用in-cell触控面板,则意味着这些技术已经得到较为完善的解决,In-cell技术则有望成为颠覆触控产业的新一代技术。
虽然业界对In-Cell触控技术的关注度极高,但OGS(One Glass Solution,单片式触控面板)技术似乎更受青睐。因为OGS同样可以减小厚度、降低成本,而且还可以减轻重量、抑制户外光线的反射,重量可减轻100g左右、户外光线的反射可降低4个百分点。据悉,OGS主要由原制造外挂式玻璃触控面板的厂商进行研发,结构上在显示面板外侧贴上感测电极,其原理基本上与外挂式触控面板相同,而没有In-Cell触控效果不彰的问题。
“相比In-Cell,OGS一样可以达到相同的厚度,达到轻薄短小的目的,特别是在coverglass厚度不断降低的背景下。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