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武建东先生通过本报告首次提出了中国在智能能源网的标准建造中存在着不对称的竞争问题,呼吁不能以智能电网的建设代替智能网、智能能源网的建设,提出了中国智能能源网的运转框架,被业界誉为中国智能能源网学说的开创者。武建东先生认为,中国应该依靠自身的巨大市场成为主导全球智能网变革的领先国家,建造影响未来百年的智能网标准,在百年一遇的全球工业变革中发挥主导作用。
如何认识智能电网与智能能源网的体系模式之区别
谁能够将现有的电力、水务、热力、燃气等单向运转而且浪费巨大的能源网络改造为高效互动的创新网络,谁就能够优先于其他国家达到全球能源体系更高级别的顶端水平,同时在这个历史的转型之中,谁就能够把握和整合能源体系最新的国际标准。
因此,采用信息化集成技术营建一个与生产和输送侧相对称、相互动的需求侧、用户端的运转体系,将是对工业革命以来缺陷性工业结构和社会管理的彻底匡正和颠覆性修复,也是打开人类低碳化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历史大通道。
实现这个目标的路径有两个营建模式。
① “分级登顶式”的渐进模式
这个模式主要是通过智能电力网、智能热力网、智能水务网等条条块块的分行业改革,通过多行业不断整合、体系不断叠加的架构原则推进,其特点是分期、试错、分级追求变革目标。
近二十年来移动通讯系统、电视视频系统等都曾通过不断试错而效准或提升产业空间,消费者、特别是中国的消费者也为此不断支付了使用成本。实际上,通过技术标准的超前设计和制定,可以有效地减少产业转型的成本,更合理地满足消费者需要,也可以大幅减少电子垃圾、推动人类更为健康的生活。
2009年9月25日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NIST)公布了`《智能网业界标准的总体框架和发展路线图》1.0版(草案),由于这个草案以电力体系为第一改革目标,美国智能网整合的主体也就主要表现为电网利益的调整和转型。因此,美国的智能网改革基本上是以智能电网为中心的改革,智能电网的改革正成为其能源结构转型的突破口,而造就智能电网标准也就成为这次变革的领率力量。所以,智能电网既是美国智能网格体系的组构要素之一,目前也基本上是智能网格的主体框架,也可以说美国联邦政府推进的互动能源体系的建设主要集中在智能电网建设领域。由此客观评价美国这个模式,它已经演变为“分级登顶式”的渐进改革,今后从智能电网到智能网的发展路线,它也许只能择选体系不断叠加的架构原则予以实现。
就国内智能电网的建设而言,其体系渊源源自欧美国家智能电网思想和实践,其标准之应用也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国际力量的影响。从组织目标运转而言,其向更高级别的互动能源网络结构跃进之时,也许架构的升级路线只有选择分级叠加的更换方式,因此,目前国内电力企业运转的智能电网改革模式和美国实施的智能电网建设应属相同的产业变革类型。
但是,美国目前制定的是智能网的标准和路线图,而中国攻关的主体改革目标主要是智能电网,这个改革之中又有着重要的体系区别。美国智能电力网的标准设计早于、也领先中国,中国智能电网的诸多设计虽然有别于美国,但是在许多标准设计方面仍然处于吸收和模仿阶段,其中国内一种顽强的观点就是反对将电力、水务、热力、燃气、数据、有线电视等资源捆绑为一体化改革,并认为中国能够推进智能电网建设已经不易了,倘任其观点发酵,将使中国失去一次占领世界知识产权制高点的机会,我认为这个局面应力争尽快转变。
然而,富有创造力的美国人也不排除加速完善并调整这种发展模式,拥有美国最大的煤气及电力设施的太平洋(17.40,0.05,0.29%)燃气电力公司(Pacific Gas and Electric Co。),在初期智能电网的投资之中,由于有关业务标准设计过低、特别是通讯标准存在问题,造成了可再生能源难以顺利入网,这个教训迫使美国业者正在提升智能网标准和修正智能网的建设路线图。
② “制高点型”的大体系整合模式
我认为中国应跳出单纯建立智能电力网的狭窄基准,集中发展有别于美国、具有中国优势、而且国际领先的综合性的互动能源网,由此可以避免日后的重复建设和不必要的补课。
这个模式需要将电力、水务、热力、燃气、数据、有线电视等资源捆绑为整体资源,以制高点型的规则推动能源组织的管理变迁和产业目标置换,其特点是跨越式、跨产业突变,以集成化手段高速实现互动式的能源网建设,我们将这种网络也称作智能能源网。中国能源网建设优选的架构目标应该囊括此种模式。具体的概念厘定参见我的有关文章。
倘若以这种模式推进互动能源网络的建设,应可将智能电网的行业变革提升为互动能源体系的集成改革,并将由此诞生有更高制高点的智能网的发展路线图和国际技术标准,有效推动中国能源用户端的互动能力、互动标准、互动资源和互动产业链的建设和运转,推动中国能源经济加快实现升级转型。
这种“制高点型”的模式,我在2009年5月15日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发表的《中国智能互动电网发展战略报告》等文中有系统介绍,这是中国创立的基于互动化运转的能源网的思想体系,也可能由此把握这个新型能源网的国际标准,它勾勒了中国在全球能源革命中为数不多的具有领率力量的制高点。
智能网建设的相邻资源的集成改革现象目前正在意大利、马耳他、韩国、澳大利亚等地出现,如果我们的能源发展路线图不注重这种集成化的变革模式的应用,智能能源网的思想可能在其他国家开花结果。
综上,将现有能源体系的转型战略置于何等思想体系作为起跑线,选择何等技术标准为支点,将造就内容和实质完全不同的能源生产方式的变革,其造就的物质力量和管理实力自然也大相径庭。因此,能源网变革路线设计成功,一个国家的能源体系将展现内爆的奇观,彰显综合性的软实力效应,甚至把握国际标准的领率力量;反之,将生就一个国家缺陷性的能源结构,映现跛脚式的体系运转形态,由此将失去产业制高点的机遇,并且还需要以不断的补丁政策来修复完善。
③ 中国智能能源网发展的战略高点
历时半年、集合了1500名有关专家的意见,2009年9月25日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NIST)公布了美国智能网的最新规划《智能网业界标准的总体框架和发展路线图》第一版(草案)。由此表明美国的智能网战略发展计划已经跳出了电力产业窄幅运转的视野演变为美国能源革命的带头主力,该草案也设计了美国智能网实施路线图的总体框架,我认为这个草案应该是奥巴马2009年任内能源领域最重要的成就之一,它初步确立了美国智能网的体系标准,赢得了全球智能网发展的新的制高点。与此同时,欧洲也在加快智能网的建设,IEC等机构也公布了有关标准。在这场全球性知识产权的重大创造中,中国应该有所作为,也有可以作为的历史平台和机遇。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