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控梦想

搜索:
您的位置: 首页 > 嵌入式 > » 正文

ARM书籍作者交流会在北京召开

时间:   来源:21IC中国电子网   作者:佚名   阅读:

2006年5月10日,ARM公司在北京组织召开了ARM书籍作者交流会。五年以来,中国内地总共出版了60多本关于ARM技术的技术书籍,使中国的电子工程师从无到有了解了ARM核技术,同时,也培养了大批嵌入式系统技术人才。总共有20多名作者出息了交流会,包括复旦大学陈章龙教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何立民教授,北航出版社马广云博士,西北大学田泽教授,广州周立功公司董事长周立功,ARM公司中国区总裁谭军博士等。

五年中,以北航为主的出版社总共出版了60本ARM书籍,以每本书最少5000印数计算,不考虑多次印刷,传阅率,或者一名读者可能买多本书等因素,保守估计至少有30万名读者学习了ARM技术,从一个角度说,这些书培养了至少30万名嵌入式系统技术工程师。谭军认为,这是个巨大的数字,比全世界这些年培养的嵌入式系统工程师还要多。而这些工程师正活跃在国内的技术一线,是中国电子事业发展的重要力量。谭军举了一个刚上市的TCL 超薄手机为例,它比Moto V3还要薄两毫米,具有相机,MP3, 卡拉OK功能,而价格不到1500元,是目前市场上的热销机型。这款手机采用的ARM芯片由中国公司设计,手机整机以及系统,应用软件都是国内工程师独立开发设计,可以肯定的是,这个开发团队肯定是这60本书籍的读者。

在交流会上,大家还谈到了目前大学教育的现状以及存在的一些问题。复旦大学陈章龙教授希望下一步的出版计划中,ARM书籍能出现精品,及真正能作为教材类的课本。目前嵌入式系统在大学中尚未获得独立学科的地位,嵌入式系统定义的问题也一直没有解决,这个问题为教学带来了一定的苦难。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何立民教授表示赞同这样的观点,他提出一直希望能有一本跨平台,跨操作系统的嵌入式系统原理书籍。这样的书应该跨越ARM, MIPS, 51等平台,着重于嵌入式系统原理,为求学者打下一定的理论基础,在以后的工作中再根据各自的发展方向,迅速掌握对口的技术; 这样的人才可以了解嵌入式系统体系结构,操作系统,发展更有后劲。学校教育培养的是通才,掌握基础原理,工作后再在企业进行业务培训,确定发展方向。

陈章龙教授同时提出,目前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嵌入式领域很多新的技术很难找到合适的老师教学,因为能掌握最新技术的教师为数很少。学生能接触实际的就更少了。西北大学田泽教授对此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他带的几个研究生都被要求进入企业,实实在在地从项目中进行学习。这些研究生毕业后已经确定将进入高校教学,无疑,这是一种很有益的尝试。广州周立功公司的步子更大,他们已经和江西理工大学开展合作,得到了国家教委的批准,在本科生中实行3+1方案,三年本科学习,第四年用一年的时间进行毕业设计,从实际项目中进行学习。

当北航出版社马广云博士被问及,"为什么这几年北航出了这么多ARM的书,而MIPS等其它书相对较少"时,她只能简单地说,这是市场的选择。从另一个侧面,我们也可以看到ARM公司近年在中国宣传策略的成功。当2001年ARM公司在北京参加国际集成电路展览时,北航出版社和ARM公司中国总裁谭军在展位上相识,并且很快就开始就出版技术书籍开展合作。ARM公司的独特性使得他们不会做很多广告宣传,但是,从不为人知到人所尽知,ARM只用了五年的时间,通过与相关机构的合作,以及在教育领域的投入,ARM的市场宣传策略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同时也达到了OEM厂商,工程师(读者), 出版社,IC设计公司,ARM等多方多赢的局面。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