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控梦想

搜索:
您的位置: 首页 > 光电 > » 正文

海外巨头积极布局 OLED开启照明新时代

时间:   来源:嵌入网   作者:佚名   阅读:

OLED在显示方面的应用表现抢眼,其照明创新应用也不遑多让,OLED照明由于轻薄柔软、透明特性,适于大面积、情境照明,而从西门子、Frauhofer、IPMS、飞利浦(Phillips)、欧司朗等国际大厂相继投入该领域研发,可嗅出OLED照明背后所蕴藏的庞大商机。

自清华大学/北京唯信诺2000年首次推出2.7英寸PMOLED,2003年,清华大学完成了OLED关键技术的突破和生产技术的集成,实现了OLED屏幕以及模块的小批量生产和销售,宣告我国软性显示器的重大技术突破。透过薄如糖果纸一般的软性塑料屏幕,可收看动画影片等创举,让人惊艳OLED于显示器的应用,不过由于OLED具备轻薄、易携带、环保等特性,OLED也开始运用于照明市场,进而掀起一波照明的创新应用风潮,从飞利浦(Philips)、欧司朗(Osram)、通用(GE)等照明大厂相继投入OLED照明技术研发,更突显了未来照明市场势必出现革新。


满足高度照明需求 发光效率/使用寿命成发展重点

以美国太空总署夜晚的空照图为例,空照图中显示的亮点为人造光源,而美国、日本与中国都可以发现拥有许多亮点。以美国为例,电力消耗占有美国整体能源供应三分之一,其中照明占电力的比重约是五分之一,也就是照明需求在整体能源供应上占了十五分之一。

又以消耗能源比重来看,美国空调耗电比重最大,其次便是照明。同样地,我国地处温带/亚热带,一般建筑物夏天空调需求大,空调耗电比重居能源供应首位,照明位居第二,占了21.5~30.5%耗电比重,从上述数据观察,不难发现照明耗电量之大。

为节省能源消耗,高发光率与长寿命照明工具显得更为迫切,回顾以往灯泡使用往往无法符合需求且容易烧坏;而目前普遍使用的荧光灯管又因为属于线性光源,无法提供大面积且均匀的照明光源。此刻,具备轻、薄、软、透明等特性的OLED照明变成为适合大面积照明、拥有均匀亮度的照明新宠。有别于发光二极管(LED)及荧光灯,OLED可以调整亮度与颜色,且相当适于情境照明。

依光发射方向,可将灯分类为指向性光源(Directional Lighting)与扩散式光源(Diffusive Lighting)。前者应用于车灯、展示灯;后者则是适用一般公共场合。

而依据照明需求的划分,扩散性照明需求属于大面积环境的照明需求,OLED正好适合此类的应用。另一发面,以发光效率来说,专家指出,效率越高就越省电,灯泡发光效率只有20lm/W以下;省电灯泡发光效率为约为20~40lm/W;而目前普遍使用的荧光灯为40~100lm/W左右,上述灯源产品属于气态式灯源,而未来则是走向固态式照明灯源的时代,所谓的固态式灯源就是指如发光二极管(LED)或OLED。

根据统计,LED发光效率可以达到100lm/W,OLED目前还在研发阶段,最大可达到102lm/W,两者固态照明最高甚至可达200lm/W的高发光效率,具备如此高发光效率特性,可望成为未来照明主流。

众多优势集OLED照明一身

OLED照明产品虽仍处研发阶段,但其优势仍不胜枚举,不但具备可弯曲、柔软等特性,在薄如糖果纸的OLED照明上任意打洞,也无损其维持正常发亮,甚至可以任意裁切,也因此往后就能免于打破灯泡一再发生。

专家表示,同样是固态照明的LED,在面光源的照明应用上,现阶段制作方式仍须使用扩散板或导光板,但这会使其高发光效率从100lm/W降低为30~70lm/W。反观,OLED Lighting不须使用扩散版或导光板,也可达到高发光效率,此为一大优势。

另一方面,就技术层面而言,LED发热量大,需要散热机制,但OLED照明却不需要。若观察OLED 灯与荧光灯一起点亮情形,可以发现荧光灯温度会从室温升高至50℃;OLED灯点亮后温度仅从20℃升高为30℃,可免除使用者烫手的危险,较符合安全考虑。

OLED灯在透明度及散热效果、薄型化具有较高产品优势,LED目前具有较高的发光效率且量产,但发光效率与使用寿命比OLED差。整体来看,OLED灯的优势在于具备高发光效率,适用于大面积面光源,开关速度快,而针对灯源所呈现的区域性现象,如欧盟地区偏好暖色系光源,亚洲地区,如日本、中国等地则喜欢较为明亮的白色光源,OLED灯也能调整颜色符合各种颜色需求。再者,材质柔软、易于裁切、造型轻薄,及低驱动电压等特性,相当符合环保要求。


然而,具备多种优势特性的OLED灯为何仍未量产,主因在于亮度、使用寿命与发光效率三大问题。一般照明需求须达到1,000cd/m2亮度以上,但OLED 灯未达此标准,仍须增加其亮度,且提高发光使用寿命达10,000小时以上,发光效率则必须提高至30lm/W。再者,制作量产时仍须注意整面亮度均匀度及演色性(CRI),演色性越高,视觉所看到的色彩才越真实,因此,CRI必须做到八十以上,此外,售价也须降低,才能在市场普及。

OLED 灯商机诱人 吸引照明大厂目光

由于OLED灯可望成为未来照明的新主流,不少厂商也积极投入研发,专家指出,欧洲、德国、美国、日本、韩国等地都采用项目方式进行研究。项目研究主要以高效率与高寿命为研发主轴,如欧洲OLED 100.eu项目,更值得注意的是,为求OLED照明早日商品化,欧洲OLED 100.eu项目甚至将价格也列入研发考虑中。强调每秒平方OLED照明售价为100欧元,促使OLED照明具备市场竞争价格。参与此项目的厂商包含西门子(Siemens)、Frauhofer、IPMS、飞利浦、欧司朗等,其中不乏国际照明大厂,而这些厂商甚至还包含上游材料商与设备商,足以见得OLED照明增长力道。

LED虽然是目前发光效率较高的照明光源,但美国预测,LED发光效率的增加已渐趋缓,OLED照明发光效率即使量产时间比LED晚,颇有迎头赶上的趋势。

但美国预测2010年后OLED照明可真正量产,于2016年赶上LED发光效率。

专家解释,全球投入OLED研究的厂商,根据统计约五十六家;其中,二十七家厂商投身材料的提升,占整体投资厂商48%,如此高比例数据也突显材料提升的困难性,而欧司朗、飞利浦和通用等国际照明大厂则投入专利等知识产权布局。

此外,2007年1月飞利浦、欧司朗两家公司将OLED与LED专利交互授权,宣告一起开拓固态照明市场。而在2004年,飞利浦就已放弃了OLED显示器的研发,改投入OLED照明研究;而欧司朗则于2007年1月,专注于照明的研发,甚至结束OLED显示器工厂,由国际大厂动态可嗅出固态照明的主流商机与增加趋势。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