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靠“九省通衢”的信息枢纽优势和全国第三大智力资源库,“武汉•中国光谷”从来不缺乏发展新兴产业的机遇。最新一个,就是LED(半导体发光二极管)新光源产业。
对LED,业内称为继爱迪生发明灯泡之后,人类照明领域的又一个里程碑式发明。这种可将电能转化成为光的半导体材料,体积小、耗电量低、寿命长、热量低。
LED新光源产业是正在发力的全球第四次工业革命重要组成部分,这次革命以新能源应用为主要标志。人们普遍将新能源革命,作为摆脱经济危机的主要突破口。
与以往不同,这一次,包括武汉光谷在内的中国LED产业,与世界主要国家站在同一起跑在线。尤其令人振奋的是,“芯片研发——外延片生产——芯片制备——芯片封装——应用产品”的LED全产业链,正在武汉光谷初步成形。
机遇在手,光谷之“光”能否更亮?考验的是“武汉•中国光谷”把握机遇的能力。
LED节电80%,“十城万盏”工程放大市场预期
如果不是金融危机,像LED照明这样尚未完全成熟的产业,一定不会引起人们的特别注意。
正是因为金融危机,LED产业背后蕴藏的广阔市场前景,还有立竿见影的节能效果,强烈地刺激着市场感官。
与传统照明灯具相比,LED照明灯具现在可以节电80%,将来有望提升到90%。
人们寄希望这个产业,以其无可比拟的优势,迅速淘汰传统白炽灯,创造出一个巨大的内需市场。
自然,它也成为国家刺激内需计划中重点关注的产业。与美国奥巴马政府喊了很多次却都是小打小闹不同,中国科技部的国家半导体照明办公室才成立几年,就推出“十城万盏”工程,引导产业大发展。
这引发了北京、厦门、深圳、武汉、东莞、哈尔滨、南昌、苏州等城市的激烈竞争。“十城”之争,武汉介入时间不算早,发展速度却很快。
武汉光谷电子有限公司,是一家从事大功率白光LED封装及其应用产品研发和生产的企业。
公司技术总监徐杰说:“光谷LED产业发展,政府起了很重要作用。”
2004年之前,光谷电子主要业务是经营公交车的无线传输系统。该系统要用到LED显示屏,从南方采购。
当时,LED强大的市场前景,就初显端倪。
除电器指示灯之外,手机显示屏、计算机显示器、液晶电视都需要LED作为背光源;城市装饰用灯、商业店铺用的霓虹灯,也越来越倾向用LED来取代。传统氖气霓虹灯,耗电不说,灯管内充满高压、有毒的气体。
广东、江西、福建、上海等地,争相发展LED产业,深圳一市的产业规模就超过200多个亿。
这一情景,深深刺激了前去考察的光谷电子负责人和东湖高新区官员。
在东湖高新区支持下,2004年光谷电子获得光谷创业投资公司的数千万资金,转型主攻LED封装和应用。
东湖高新区管委会大楼,是武汉市第一座LED灯装饰的大楼,其亮化工程就由光谷电子承担。武汉市内5000辆公交车的显示屏,也由光谷电子提供。
其后,伴随全球LED技术不断突破,其弱旋光性逐渐得到克服,亮度得到提升,应用开始向照明领域延伸,其固有的省电、耐用优点就凸显出来。
武汉光谷LED产业,从此步入飞速发展期。
美欧日本宣布淘汰白炽灯,LED照明成为全球产业焦点
“从LED产业历程来看,武汉光谷是在较高阶段进入的。”武汉迪源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董志江说。
董志江是国家半导体照明工程产业联盟专家,曾任美国大型电子公司AlphaPhotonics首席科学家,研发蓝光LED。
2006年,董志江和他的技术管理团队,被急于发展本地LED照明产业的武汉高科国有控股集团看中,来光谷组建武汉迪源。
董志江团队的到来,本身就是光谷高端介入LED产业的一个标志。
董志江到来之前,国内LED产业已经历了两个发展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手机的背光产业;第二个阶段是计算机、电视的液晶显示屏。”
前两个阶段,从上世纪90年代就开始发展,武汉光谷都没有赶上。
用于照明,则是LED产业发展的第三个阶段。
2007年前后,澳大利亚、加拿大、美国、欧盟、日本及中国台湾等地,陆续宣布将逐步淘汰白炽灯。发展LED照明成为全球产业焦点。
武汉光谷正是在这个阶段,进入LED产业的。
显然,各方都看好光谷发展LED照明产业的前景。
从迪源2.3亿元总资产的构成来看,工信部、光谷基金、美国天地基金等机构,都有数目不菲的投入。科技部也以项目的形式,累计投入3000万元。
光谷之“光”,有多大市场穿透力
迪源的产品方向,是大功率LED芯片制造和研发,处于产业链上游,也是整个产业链最核心和最有价值的部分。
董志江说:“迪源已成为世界专业大功率LED芯片三大主要供货商之一,其余两家是美国的旭明和普锐。”
他认为,近年LED照明技术已取得突破性进展,2009年是LED照明市场启动的头一年。
此前,由于价格原因,LED照明灯具未能大范围推广。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