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控梦想

搜索:
您的位置: 首页 > 光电 > » 正文

深度解读 珠三角形成强大照明产业群缘由何在

时间:   来源:嵌入网   作者:佚名   阅读:

古镇为何能从昨日的一个农业小镇成为今日的中国灯都?著名产业经济学家谢中凡先生曾说过,产业集群效应给予了古镇腾飞的翅膀。从上游原材料供应到生产制造,再到产品流通,从产业基地各服务机构到传播媒介,再到市场终端,成千上万的企业紧密合作,配套生产,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出现小企业大合作的发展局面。

其实,在珠江三角洲,像古镇这样以产业集群式发展的专业镇共有120多个,2002年时,每个专业镇区的经济规模均在20亿元以上,2005年则达到60亿元以上。在此基础上还形成了跨区域跨城市的产业集群,如从深圳到东莞、惠州一带形成的电子信息设备制造业走廊,2002年其经济规模就达2500亿元;再如从中山到顺德、南海以及东莞、深圳、惠州一带形成的照明电器制造产业带,其全国市场占有率达到近80%。

专家称,改革开放20多年,中国迎来了三次经济浪潮。第一次是农村经济发展浪潮;第二次是城市经济发展浪潮;第三次就是目前的以产业集群为核心的区域经济发展浪潮。

珠三角已形成大照明产业群

珠三角照明产业在国内甚至国际市场的地位不言而喻,典型的产业基地当属中山古镇。一个仅47.8平方公里的南国小镇,到上个世纪70年底末,还没有任何照明产业发展基础。当地约6万农民仅以种植花卉和凿塘养鱼等为生,谁也没有想到后来会以灯饰为发家致富的支柱产业。然而,一根电线和一根弯管的简单组合就像燎原之火,引燃了古镇以灯饰产业为龙头的“工业立镇”的经营思路,而且一发不可收拾。到了2001年,古镇已显现出产业集群的雏形,万商云集于此,或投资兴建工厂,或提供配套服务,或建设物流体系,或采购各式灯具,古镇灯饰产业经济蒸蒸日上。截止目前,古镇拥有灯饰及其配套企业4800多家,工农业产值近130亿元,灯饰配件应有尽有,产业配套十分完善。

重要的是,在珠江三角洲,不仅古镇已形成区域性产业集群,东莞、惠州、深圳、佛山、广州等地都聚集了一批照明电器制造企业,而且各有各的侧重点。东莞目前拥有照明企业300余家,90%是台资企业,年产值超过300亿元。尽管东莞还没有形成明显的产业集群,但其已成为国内最大的灯饰产品出口基地,而且为珠三角照明产业提供了高质量的灯饰配件及电镀、喷漆等服务;深圳目前也有灯饰企业300家左右,以出口为主。更重要的是,深圳已成为除南昌、大连等地以外的LED集散基地,国内近七成LED企业扎堆于此,使珠三角照明产业链得到补充和延伸;惠州尽管照明企业不足100家,但其拥有一批在国内较具影响力的照明品牌,如雷士、千丽、TCL等,他们的发展在某种程度上促进了珠三角其他地区照明企业逐步从坐商式经营向品牌化经营转变,他们为整个照明产业注入了新的活力;而佛山则是国内灯具制造企业密集度最高的地区之一,顺德以格栅灯盘为主,南海则以筒射灯为主,重点各有不同。

从产业分布和区域特色上讲,与其说这些地区正处于互相竞争态势,不如说它们都是对照明产业链的延伸和充实。事实上,古镇、佛山、东莞、深圳、惠州等珠三角众多特色经济区域的协同、渗透和联合,已构建成为珠江三角洲大照明产业群。不仅如此,小榄、南海的五金、东凤的电子等更是为这个大照明产业群提供了完善的配套服务,使大照明产业群更加具有凝聚力、竞争力、生命力及稳固性、完整性。

珠三角为何能形成强大的产业群?

珠三角各地区的照明产业基本上是自然形成,那么,在这里为何能形成这么强大的产业群呢?专家认为,这主要取决于珠江三角洲拥有培育产业集群的优质土壤和条件。

一是政策开放。无论是国家对于珠三角地区的扶持政策,还是地方政府对当地企业的扶持政策,都是十分开放的,开明的。政府为地方,为企业营造一个良好的投资环境,为本地创业者提供资金、土地方面的支持,为外来创业者提供公平、合理的优惠条件,以包容的姿态接纳八方宾客。譬如古镇,政府当初为了帮助当地农民创业,制订出一项扶持政策:5万元以下贷款可由村委直接审批即可,5万元以上贷款由镇政府审批就行,鼓励一批待业青年投资办厂,鼓励企业主走出去,把灯推销到全国各地。政府领导还组团到国外参观学习,然后将国外先进经验移植到古镇,为古镇灯饰产业注入新的思想、新的活力。

二是政府具有战略眼光和胆识。“不仅要做,更重要的是要做成什么样子!”珠三角一位地方政府官员如是说。在当初做出发展区域产业的决定时,政府领导就早已把当地当作一个市场来经营,而非一个普通小镇,其中包括土地规划、资金预算、产业配套、政策制订、人才引进等各项内容,从长远角度规划城镇未来远景.

三是劳动力资源丰富。20世纪八九十年代,南下广东谋生俨然一股新的浪潮,祖国大江南北的商人、文人涌入广东,为珠三角经济发展积累了资金和智慧。而成千上万农村青年的涌入,为珠三角产业经济提供了宝贵、丰富的劳动力资源。照明行业属劳动密集型企业,需要大量以手工操作为主的普通工人,丰富的劳动力资源正满足了这个最基本的要求。高密度的劳动力又会使人力成本和生产成本大大降低,因此企业启动和运作资金相对不高,保障了企业的前期工作顺利开展。

四是各种人才汇聚于此。不仅是劳动力资源丰富,各种高素质的人才也能在以广州为轴心的经济圈内能找到,上至尖端科技人才,中有技术、营销、管理、设计类人才,下有普通的基层人才,应有尽有。他们进入企业后,既是企业的员工,又充当企业的外脑,以主人翁的心态服务企业,服务产业

五是配套服务齐全。在整个珠三角照明产业尚未成规模之前,照明产业所需的配套服务其实比较齐全。譬如起步较早的南海,20世纪80年代初期就聚集了一批五金配件企业和物流公司,小榄五金也小有名气,佛山照明又是大型普泡制造商之一,做灯用的配件基本上都能在珠三角内配齐。因此,古镇、顺德、南海、惠州等地的照明企业完全可以借助其他区域的力量制造成品,壮大自己,壮大产业。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