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控梦想

搜索:
您的位置: 首页 > 光电 > » 正文

资本涌入LED 行业洗牌悄然进行

时间:   来源:嵌入网   作者:佚名   阅读:

“1-2个亿的产值抗风险能力远远不够,如果能成为上市公司,既可做大品牌影响力,公司也可以迅速做大做强。” 深圳雷曼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漫铁最近在忙的一件事就是把公司推上创业板。

目前,LED产业已经进入一个快速发展期,各路资金纷纷涌入这一“低碳、节能、环保”的绿色领域,随着竞争的深化,上市融资、迅速做大做强已经成为中小LED企业发展的迫切需求。

据记者了解,深圳市目前像雷曼光电一样筹划在中小板或创业板上市的LED企业不下10家,处于领跑位置的万润、邦贝尔、茂硕电源、联建光电、瑞丰光电等都提出了上市计划,另有不少企业已完成股份制改造。

产值增长迅速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目前深圳大多数LED龙头企业订单饱满,供不应求。李漫铁告诉记者:“公司产能翻番才能满足现有订单需求,要做到这个规模至少还需投入几千万元资金。”目前雷曼的订单至少能满足一个季度的生产能力,现在公司生产线全天24小时开工,仍然满足不了订单需求。

与雷曼一墙之隔的瑞丰光电总经理龚伟斌接受记者采访时也表示,公司的经营正进入高速发展阶段,今年预计总产值可实现3倍以上的增长,“我们今年的订单足够开足马力忙一年。”

万润科技一位销售经理告诉记者,公司今年的订单可以做到9、10月份。该公司以封装起家,后逐步进入到照明等应用领域,公司去年销售额达4亿元。2008年LED应用部分占其总产量的比重为30%,到2009年就占到了40%,今年预计将会达到50-60%。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LED应用市场的高速增长。

国家半导体照明工程研发及产业联盟提供的数据显示,2009年我国半导体照明工业销售产值达600亿元,同比逆势增长30%以上,我国已成为全球LED产业发展最快的区域之一。

记者从深圳市LED产业联合会获悉,2009年深圳LED产业产值突破200亿元,同比增长超过30%,远远高于中国照明器具制造业5%的平均增长水平。

不过,虽然我国LED产值增长迅速,但由于国内市场尚未全面启动,目前大多数封装应用企业的产品还是以出口为主。

行业鱼龙混杂

目前国内LED照明产业主要侧重于封装和下游应用环节。世纪证券分析师陆勤指出,LED照明产业上、中、下游各环节差异很大。芯片等上游产品技术难度极高,具有高难度、高投入、高风险的特点,而中下游的应用进入壁垒很低,缺乏核心技术。

“上游芯片的投资门槛在1-2亿元,中游封装的投资门槛在1000-2000万元,下游应用组装的资金门槛只需100-200万元。”李漫铁说,雷曼2004年进入封装行业,从一千多万元的起始投资到现在,总投资已经过亿。

由于中下游进入门槛低,市场前景看好,大量民间资本纷纷进入这一领域。各路资本的大量进入以及企业规模偏小带来的一个直接后果,就是产品质量难以保证,同时行业利润空间迅速缩小。

“2008年,公司出口产品的毛利率有30%-40%,但目前毛利已经缩减为10%-20%,主要原因是小厂的低劣材质入市对我们造成了冲击。”万润照明上述销售经理告诉记者。

事实上,在整个LED照明产业链上,有60%-70%的利润都被上游的外延片和芯片企业赚走,LED封装和照明应用只分别占有10%-20%的利润空间。

洗牌悄然进行

深圳一家LED封装企业的总经理告诉记者,这个产业“每天都有两三家公司进来,每天也都有两三家公司垮掉”。虽然这一说法被其他业内人士认为有些夸大其辞,但他们也承认这个行业太热,的确有很多公司新进,同时也有很多公司垮掉。

或许是出于对这个行业过度竞争的担忧,一些企业积极谋求上市,欲借助资本市场平台迅速做大做强,而一些企业则打算趁LED大热之时,寻求被兼并和收购的机会。

“上游的台湾晶电、中游做封装的亿光,年销售额都有20多个亿,这些企业都是在上市以后迅速做大做强的。”李漫铁透露,雷曼正争取成为创业板首家以LED为主业的上市公司。据悉,去年10月,深圳市举办了LED企业创业板上市辅导,到会的LED企业达100多家。

除欲独立上市外,深圳一些初具规模和技术相对成熟的企业已悄然成为众多产业和风投争相收购的“香饽饽”。去年7月,德豪润达子公司健隆光电斥资2100万元,收购深圳锐拓60%的股权;今年1月,大族激光增资深圳LED大屏领军企业元亨光电,以4180万元持有元亨光电51%的股份,深度介入LED应用领域。

采访中,深圳市量子光电子总经理刘镇告诉记者,公司主要从事封装产业,虽然公司运作良好,但为了做大做强,正在寻找有实力的合作者,如果条件适合,公司甚至“不一定要控股”。

公开资料显示,仅2009年上半年,全国各地纷纷上马LED项目,总投资预算已超过200亿元。近年来风险投资针对国内LED企业的投资超过15亿元。

行业前景看好、大量资本进入的同时,产能过剩也在威胁着这一产业。据专家分析,从目前开工建设和计划建设的项目统计来看,LED的产能至少透支未来三到五年的产能和市场。随着国际巨头和有实力的国内上市公司等进入这一市场,国内大量LED企业将面临被并购或直接被淘汰的风险。

显然,在市场尚未大规模启动之前,是需要一定的资金实力来“熬”的。业内人士普遍认为,2010-2012年LED行业会是一个洗牌的过程,那些缺少资金实力和技术力量的企业被淘汰出局将是一种必然。

圈地苗头隐现

在LED产业投资盛宴中,德士达光电照明科技(深圳)有限公司总经理熊映翔给出了一个夸张而又不无忧虑的数据:“整个LED产业投资中,外行投机的占40%,醉翁之意的占40%,死守阵地的占20%。”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