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控梦想

搜索:
您的位置: 首页 > 光电 > » 正文

LED产业:2012年上半年现状关键词

时间:   来源:嵌入网   作者:佚名   阅读:

2012年对于LED企业来说,可谓是快乐与痛苦并存的一年,也可以说几家欢乐几家愁的一年,在千呼万唤后,国家补贴政策终于陆续出台,而最阻碍LED照明发展的价格问题,越来越接近传统照明,看似一系列的利好消息,一方面让企业间的竟争如火如荼,第二方面吸引了更多资本再次砸进LED照明行业,这让利润越来越微薄的LED照明行业如履薄冰,于是就陆续的出现了企业倒闭,老板跑路;人才被挖墙角,投资者与创始人大战等一系列事件。

政策--久旱逢甘露的“及时雨”

2012年上半年,密集出台的新一轮中央和地方产业扶持政策似乎成为了LED照明行业的一场及时雨。尽管行业依旧难掩“乱象”弊病,但频繁下发的政策红利,让整个行业迅速升温。

自2011年11月4日国家发改委公布我国淘汰白炽灯路线图以来,诸如公开LED路灯采购招标、半导体照明“十二五”规划等利好政策频出。而在2012年5月16日,国务院更是决定安排22亿元补贴资金支持推广LED灯和节能灯。

令业界振奋的是,广东省积极响应国家号召,5月23日印发《广东省推广使用LED照明产品实施方案》,全面普及公共场所LED照明,所有由政府财政或国有资本新投资建设的公共照明领域,一律采用LED产品,而原有的非LED照明产品在2014年底前改造使用LED照明。

紧接着,青岛、佛山、东莞等城市已经陆续推出了面向民用LED照明市场的消费补贴政策。

民用照明才是LED照明的最大潜在市场,在政府的持续利好政策引导下,预计,今年国内LED照明产量将同比增长60%以上,将是LED照明产业增长最快的一年。随着国内LED照明技术的成熟,政府针对终端消费者进行补贴的时机也日益成熟。

投资--无序竞争的“轨迹”

LED产业到底有多热?政府接二连三利好政策刺激,2012年投资热度一浪高过一浪。企业或谋圈地扩产,或谋垂直整合,或谋协同合作,或谋拓宽渠道,或谋融资上市,或谋跨行切入,或谋转型……纷纷砸巨资或内修技术、或外修门路,更有水果贩、轮胎商、造船老板等“门外汉”强行杀入,目前并没有准确的统计数据表明外行进入LED行业究竟占多大比例,但低门槛的LED波及各行各业躁动的人们。

然而,一窝蜂投资LED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愈加凸出,产能过剩加剧、厂商狂掀价格战……无序恶性竞争侵蚀整个行业的健康肌体。

统计结果显示,截至2012年年底,中国所有规划投资的LED项目若100%投产,产能过剩危机将进一步加剧,特别是在LED蓝宝石衬底和LED芯片领域。厂商要如何消化这部分库存?寻找市场廉价清货,于是价格战愈演愈烈。一年时间内LED芯片价格由6元多降至2元多,下游LED灯具价格则普遍降低近三成,越来越逼近节能灯。

纵观2012年上半年,中国LED产业投资脚步整体放缓,并逐渐趋于理性,已经告别投资“争上游”时代。投资者可以无视产能过剩,但是国内大宗投资项目的搁浅不得不引发思考,保利协鑫蓝宝石项目的退出,佛山旭瑞光电项目的触礁等等至今还震动着业界,不过,业者投资LED上游项目将会越来越谨慎。

上市--快速发展的“康庄大道”

LED行业万象丛生,但是依然抵挡不住企业上市的步伐。虽然“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但大批企业通过上市实现了快速发展。对LED企业来说,上市融资无疑是一条康庄大道。LED行业具有资金密集型的特点,IPO成功的企业具备更大的竞争优势,从而可加速行业整合。这似乎也是LED企业竞相上市的原因之一。

上市,已显然成为LED企业扩张规模、加快发展的最重要渠道。无论是企业本身融资需求,还是资本的刻意推动,自去年底LED引爆上市潮后,2012年上半年LED企业上市热度丝毫不减。

据数据统计,去年LED企业IPO过会共有13家,其中木林森IPO过会上市受阻,实际成功上市6家,IPO过会待上市6家。2012年,仅1季度已经成功上市的LED企业就有6家,包括万润科技(2月17日)、利亚德(3月15日)、茂硕电源(3月16日)、聚飞光电(3月19日)、长方照明(3月21日)、远方光电(3月29日),不难看出,有5家企业都集中在3月份上市。而华灿光电则在6月1日成功上市。此外,还新增IPO过会等待上市的有艾比森(5月18日)、金莱特(5月23日)。同时,正在排队等待上市的LED企业也不在少数。

LED对环境的要求逼迫这些企业必须快速上市,国家和政府对新兴行业尤其像LED行业是网开一面的,对企业盈利状况的要求不是最高的,因而排队的企业很多,预计未来对要上市的公司要求将越来越高。

外企--不容小觑的“劲敌”

一切需求源于市场,一切决策源于市场,中国毫无疑问已经是全球LED产能消化的最大市场,统计数据显示,目前中国已经聚集了全球近8成的LED封装企业,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封装工厂”。

2012年上半年,不难发现国际LED巨头动作频繁,纷纷调整战略加紧在华布局,加大中国市场开拓力度,把中国作为未来布局最大市场。

日本L E D龙头日亚化学不再低调,高调宣布调整产品策略,转型LED照明市场,并表示未来80%LED照明产品都将在中国生产,在广州设立分公司后,还将在重庆、杭州等地建立分公司,完善日亚在中国未来十年的布局。

欧司朗2.5亿欧元投资的封装厂最终敲定江苏无锡,并称主要看好中国未来市场发展空间,更好地为中国客户服务。

飞利浦照明在中国一直保持着两位数的业务增长,尤其是LED照明业务,飞利浦表示将不断加大在中国市场的投入和支持,目标是在2015年实现LED业务占整体业务量的50%。

东芝、松下近日也纷纷高调宣布进军中国LED照明市场,松下将中国LED产品扩至60款;东芝则关闭部分日本工厂,将产能转移至中国。

国际业者深知,抢占中国市场低价才是王道,才是立足中国市场之根本,而在中国设厂或扩大产能,成为降低成本的途径。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全球五大LED巨头已有欧司朗、科锐、日亚、飞利浦4家在中国设立工厂。可以预见的是,未来欧美日等国家或地区LED巨头还将进一步在中国投资设厂,完善中国市场布局。

人才--企业的真正“博弈”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LED行业,人才的培养及团队建设已被推向一个新的高度,随着LED产业的高速发展,随之也带来了庞大的人才缺口。因此,在LED行业频频爆出“人才战”与“挖角门”事件。

今年4月,三星诉11人泄露OLED核心技术,引发三星与LG人才战升温。而此类事件以后在行业中仍会发生。至于挖角LED人才,早在两年前,就频频出现内地以高薪挖角台湾人才的事件。台湾人力业者更是爆出,有5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中高阶人才,在内地的待遇比在台湾薪资高4.5倍。

有人说,设备可以买,但操作设备的人才还是要自己培养,但即便是这些高端技术人才,在缺乏职业操守与企业忠诚度时,通常会经受不住利诱,“将薪比薪”寻找更好的去向。因此,有企业挖角,就有员工跳槽,人才的流动在LED行业无法避免。

也正好验证了那句“L E D行业最缺的不是钱、也不是机器,而是人才”。于是,企业对人才更是求贤若渴。大陆猎头公司透露,公司储备的半导体人才已完全不能满足当前客户的需求,公司目标已经转移台湾,以解决客户的燃眉之急。

统计数据表明,预计到2015年,中国微电子技术以及半导体技术方面的研究人员的需求将达到30万人,这是一个庞大的数据以及需求缺口。而半导体行业在欧美和日本都比较发达,但去那些地区招聘人才的成本太高,相比之下,台湾半导体产业处于蓬勃期,人才相对丰富,是最佳的选择。

LED人才缺口严重,如果人才长期缺失势必会影响未来LED行业发展,但只一味地转移台湾人才到大陆并不是长远之计,企业培养相应的高级人才势在必行,但加强员工的职业操守也刻不容缓。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