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年产销量已接近全球1/4,国内的能源结构及紧缺程度注定产业需要转型发展新能源汽车。一般来讲,规模如此巨大的市场今后应该可以对本国、甚至全球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方向及进度产生一定影响。但是由于中国汽车业长期以来一直处于跟随者的地位和心态,因此,在向新能源产业转型期间,一定要摆脱随从、懦弱的心态,形成领跑者的思路和眼光,并且敢于行动,敢于领先,敢于做首批吃螃蟹者。
混动是节能,纯电动是新能源
工信部副部长苏波在2011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泰达)国际论坛上表示,发展新能源汽车,绝不能脱离企业实际,过渡期仍然要加强混合动力汽车发展。不过,混合动力车不是新能源汽车,因此,把工信部与科技部的意见综合以后比较合理,即新能源汽车中期发展目标要坚决锁定纯电动汽车。一旦图短期实惠,把混动与纯电动车的关系弄颠倒,将来肯定后悔无门。
苏波没有透露《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1~2020年)》出台的时间。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副秘书长张进华表示,政府和产业界已经达成高度共识,《规划》出台时间应该很快。而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主任赵航则表示,国家层面的《规划》可能不会作为一个指令性的计划推出了,将来的规划更多的属于指导性规划。
现在业内热衷谈论的10年内实现1000万辆、500万辆新能源车的具体数字其实没有什么实际意义。目前,电动汽车的主要问题在动力电池,即能量密度、充电时间等。如果10年内,动力电池技术有了质的突破,那么量很快就会上去。否则,一切都是纸上谈兵。
国家信息中心信息资源开发部主任徐长明指出,在新能源汽车发展初期,政府的支持与指导作用很重要,不过接近或进入产业化时,企业自身实力就很关键了。目前中、日、美、欧的新能源汽车业发展情况差不多,都有政府政策支持,新能源汽车的保有量都不高,技术进展还没有拉开明显差距。
但这不表明中国企业和研发机构可以掉以轻心,等今后出现关键技术的悬殊差距时,恐已无力回天。其实目前的电动车技术发展属于大战前的寂静期,哪个国家的企业能够率先实现重大关键技术突破,那么必定会在纯电动车的商用普及中,迅速取得强势地位。
政府从未想废掉混动车
纯电动车和混动车是完全不同的技术,因此得到不同的看法和重视程度很正常。一段时间以来,业内很多人士对中国新能源车今后20—30年的发展战略产生了相当大的误读。他们认为政府只支持纯电动车,而歧视混动车。而且这种误读的流传面之广,不但影响了国内企业做战略决策,甚至影响到了很多外国企业及机构对中国汽车产业的看法。
实际上,政府在新能源车方面从未提出只支持某一种技术的政策,一直在强调企业根据自身的资金和技术研发能力等综合情况,实行灵活的多元化技术发展策略。科技部长万钢在2010年EVS25大会上就曾明确指出,纯电动、混合动力、燃料电池车是中国汽车和能源产业转型的重要方向。另外,补贴政策也是一视同仁,并未有偏向。例如,纯电动和插电式混动车都是5-6万元的补贴,只是由于混动车只是节能车,因而给予了3000元的补贴,这很公平。
之所以出现政府只支持纯电动车,欲废掉混动车的说法,分析起来,除去道听途说、人云亦云,没有认真解读具体政策内容之外,无法排除某些利益体故意混淆视听的可能。因为电动车固然可以使中国车企实现“从奴隶到将军”的历史性转变,但技术和资金的门槛相当高,尤其是动力电池组技术。实际上,国内有些企业,他们应该属于非现有利益最大获益者,已经进行了较深的技术研发,并进行了战略转型布局,准备以传统车和节能车做过渡期的支撑,未来重点在纯电动车方面,一旦将来条件成熟,就可迅速突破。而不少既得利益巨大者不愿冒太大风险,这些车企的高管倾向于重点发展混合动力车,他们认为,混合动力技术比纯电动成熟,可能更容易发展。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