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位MCU在中国市场仍然占整个MCU市场的半壁江山,更多厂商的参与和产品差异化的降低使价格战难以避免。未来竞争将在更加细分的市场展开。
前两年16位、32位MCU(微处理器)一度大热,让人感到8位MCU的地位岌岌可危,似乎将被前者取代。然而经过了一个阶段的发展,情况却并非如此。据了解,8位MCU目前仍然是MCU市场的主力军,虽然增幅有一定降低,但其市场规模还在增长。各大MCU厂商也都在加强对8位MCU市场的推广力度,这使该市场的竞争更趋白热化。
市场份额稳中有升
iSuppli行业分析师孔晓明告诉《中国电子报》的记者,8位MCU的市场占有率这几年处于相对稳定的态势,2008年也没有下降,从全球来看,8位MCU市场份额保持在40%左右,而在中国市场则仍然占整个MCU市场的半壁江山。ST大中华区通用单片机和存储器产品部应用部经理梁平表示了同样的看法,“因为随着MCU整体市场规模的增长,8位MCU的市场同时也在增长,这使它的销售额在整体MCU销售额中保持了稳定的份额。”业界一位资深的负责MCU产品线的分销企业FAE经理则认为,未来8位MCU的市场份额有可能因为16位、32位的应用不断发展而略有下降,但从市场规模的绝对数来看,仍会保持增长。
记者了解到,8位MCU市场的持续增长,来源于其传统应用市场的扩展和新兴应用的推动。在原有的重量级应用——家电、工业应用中,8位MCU由于较高的性价比,满足了市场对性能和成本的双重要求,仍保持着稳定的规模。在有些特定产品领域,需求还在不断快速增长,比如电子电度表,这类产品的应用正在从大城市逐渐普及到中小城市,带动了对8位MCU更多的需求。而新兴应用市场也给它增添了新的机会,NEC电子中国大中华区MCU产品市场高级经理松井徹之告诉记者,8位MCU将迅速进入到一些新兴的领域,比如电动工具、楼宇控制、智能家居、安防和照明等。ATMEL的分销商香港百特电子市场经理王三虎表示,无线模块、触摸控制等方面的应用也是8位MCU新的热点,已经被很多厂商关注。
价格战难免厂商主打服务牌
由于8位MCU技术很成熟,各家产品的差异化已经很小,业内一位工程师告诉记者,有些厂商的产品非常接近,不但架构相似,甚至连编译器的汇编语言都是一样的,在性能上更是大同小异,因此价格上的差异自然成为吸引用户的主要因素之一。松井徹之表示,随着工艺和管理上的改善,厂商产品之间的性能和价格差异已不像以前那么明显,这也导致了某些时候需要用价格战来收场。
市场格局复杂也是导致竞争激烈的原因之一,据介绍,在8位MCU市场仅主流厂商就有10多个。除了国际厂商之外,还有不少中国企业也在参与竞争。众多厂商的参与更使8位MCU市场的价格战在所难免。
虽然竞争激烈,但面对这个成熟又有巨大规模的市场,MCU厂家依然在不遗余力地加大投入的力度。他们不断地推出新品以加强自己的竞争力,比如ST在本月就推出了新的STM8S系列MCU,据称新品比老一代ST7系列在价格上更具优势,但性能却高出不少。像这样的推陈出新已经成为8位MCU市场竞争的手段之一。
可以想象,面对如此激烈的竞争,要想在市场中获胜,厂家必须要拿出浑身解数。记者发现,在产品差异化越来越小的情况下,芯片企业都在打“服务”牌。这个“服务”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技术支持,一个是商务服务,而技术服务则是他们的最大卖点。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