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权策略:开放,更加开放
2004年下半年以来,随着IBM Power架构的开放,以及MIPS、Tensilica等公司相继进入中国市场,人们已经明显感觉到中国微处理器IP核市场的“火药味”。此时,作为率先在中国市场“试水”的ARM公司擎起“免费”的大旗,势必对其他厂商的策略产生影响。
目标应用:淡化的市场区隔
而与此同时,以商业模式为后盾,各厂商在应用市场上的“跑马圈地”已经展开。尽管传统上各个处理器架构都在各自不同的优势应用——如ARM在手持设备、MIPS在网络通讯与数字电视、IBM的Power架构在服务器领域——但随着电子产品功能的融合,那种大家“井水不犯喝水”、相安无事的局面正在被打破。
从ARM过去一年在中国授权客户的情况看,尽管与手机相关的客户仍占主流,但其中已不乏消费电子和工业控制领域的用户。MIPS尽管将中国市场早期的着力点放在数字电视领域,不过他们在中国公司开业典礼上展示的一款采用两个MIPS处理器内核的手持游戏机产品,似乎也在向业界宣告其在低功耗应用方面的实力。而IBM从2004年下半年开始一直在宣传其“Power Everywhere”计划,IBM科技业务部中国与香港区总经理张志钧则一再强调Power架构是“可扩展的(scalable)”的,即用户可以根据需求进行“裁减”,进而运用于高、中、低端的众多市场。于2004年年底成立的Power.org开放标准联盟的目的之一也是为了让更多的厂商参与进来,建立一个健康的生态环境,使大家能够围绕Power架构开发出更多的IP和组件,让Power架构应用到更多领域。
谭军预测,未来ARM与其他处理器架构的碰撞将主要集中在家用消费电子产品方面。种种迹象表明他的这种判断是正确的。高端消费娱乐产品一直是拥有64位RISC处理器技术的MIPS看重的市场,这自不必说。IBM在开放其Power架构时也明确表示,Power架构未来的应用市场不仅局限在服务器这个传统领域,其更为关注以消费电子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张志钧认为,在“后PC时代”,只有3%的处理器被用于PC产品,而其余97%都被用在嵌入式系统中。而由IBM、东芝和索尼公司共同开发的、基于64位Power处理器内核的Cell芯片的目标市场就是电子娱乐消费领域。李冉在介绍该公司的Xtensa可配置处理器时特别强调,Xtensa特别适用于计算量大和需要更多I/O资源的场合,而多媒体处理就是其重点关注的一个应用领域。在Tensilica提供的一份BDTI的DSP性能测试报告中,其基于Xtensa LX处理器开发的DSP内核的得分远远超过CEVA、StarCore、ARM9等架构。